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
关于婚姻有很多精彩的白描:钱钟书说婚姻是围城,言情小说家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,恩格斯说婚姻是最后的奴隶制。即使如此,人们依然前仆后继、乐此不疲。原因大概有如下一些:为了爱情;为了更好的经济和发展;为了躲避人生的寂寞和空虚;以及没有原因。没有原因也是一种原因:人要结婚,因为大部分人都结婚,就像人要吃饭和睡觉,这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。
其实不然,婚姻是一种人为的社会制度、是福柯所说的规训的毛细血管。我认同《生育制度》里的大致逻辑:首先,性、爱情和婚姻是可以完全分离的,从身心需求出发,人类作为个体其实并不需要婚姻。婚姻之所以存在,是为了保证双系抚育(让父亲加入到抚育过程),从而实现种族延续和集体繁荣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只有生育了孩子、真正意义上的婚姻和契约才开始(这点很重要,此后讨论里提到的婚姻和家庭都默认和“生育”交织)。而养育是父母代替社会征服孩子不合社会的本性,这之后孩子对父母的财产继承和养老义务亦是制度的一部分。
婚姻的弊端
如果只是这么看,婚姻制度似乎没什么不妥,利于社会发展有什么不好呢?因为它损害了个人的自由和利益。正如《生育制度》里的名言所说:“彻底为自己利益打算的,就得设法避免生殖。......维持得住自我的完整和自由的该是一种无性生活。”
首先,不被意识到或者根本不被在乎的一点:生育对于女性有着巨大的生理伤害(部分环境里也存在着社会性伤害,比如影响女性的职场发展)。费老书中很多思路和分析虽然摆脱不了父权制的影响,但关于这点他给出了充满女性主义关怀的见解:“人类有责任为妇女免除这痛苦以人工的方法使生殖细胞结合,在机器里把胎儿养大”。其次,结婚和生养孩子需要普通人付出巨大的精力和金钱。结婚往往需要男方提供房车甚至彩礼,双职工家庭养育学龄前的孩子要请上一辈老年人来照顾,养出一个成功的孩子要卷和鸡娃、要学区房和辅导班。私以为在中国,养育孩子对小康和中产家庭最为辛苦,因为穷人不在乎怎么养、富人怎么养都行。
另外,父权制下的婚姻往往对女性有着隐形和深层次的压迫、对男性实施着愚化和驯服;说到底性别( gender, not sex )只是一种社会建构的概念,而婚姻是在此分化上的进一步制度建构。一个庞大艰深的话题,或许等看完《家庭、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》能有更多的思考和体会。
追求婚姻的动机
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,我想婚姻离不开这三样动机:经济,爱情,人生意义;此处的排序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,也符合近现代婚姻动机的演化。
现代的人们想到婚姻就会想到爱情,想到爱情就会想到浪漫,而一个世纪前中国才出现自由恋爱的口号,大半个世纪前还存在着包办婚姻,即使是现在,相亲市场的配对规则也从来不是爱情。爱情只是婚姻的充分不必要条件,婚姻的充要条件是合适,尤其是经济层面,这是婚姻的本质决定的。关于婚育和经济,我更感兴趣的是“养孩防老”这种观念及其在中国人心里的地位。如果一开始就抱着这种目的生孩子、那还是爱吗?这种观念又会如何影响亲子关系?很难一概而论,也很难指责这种观念,因为现实是国内的福利体系无法为大多数人兜底。
如果连亲子之爱都不是无条件的、复杂的,爱情里掺杂的东西就更多了。浪漫爱情是近代发明的概念,是理想主义的一种体现。值得注意的是,现代人对爱情过于理想化的想象,或许并不利于婚姻的存续,正如书中援引的霭理士的话:“除了极度肤浅与无聊的人,这种深入腠理的精神关系,虽属不容易培植,却是谁都可以有的,如今所注意的既然只是外表的条件与格式,风气所趋,不但是从事婚姻的人忘怀了这种培植功夫的不易,并且教他们不再感觉到这种工夫的必要。就这一点说,近代的婚姻是退步了,因为在旧式的婚姻里,这一点倒是比较充分地做到。旧时的一种观念认为婚姻必有其不可避免的痛苦,现在这观念是不时髦了。不过痛苦依然存在,所不同的是方式已经换过罢了,而这种痛苦是从婚姻关系的内在的性质所发出的。”
书中关于内婚和近亲乱伦的议题很有意思。从情理上来说在相近环境成长的个体更容易生发爱情,那为什么人类抵制和害怕乱伦?这是人类的先天程序设定还是文化施加的信念?乱伦在文艺作品甚至黄片网站都是大受欢迎的分区,就像伊甸园那颗禁果。著名的英国背德专业户男演员铁叔有云:同性恋不存在乱伦,人们害怕乱伦是为了生育,同性生不了孩子、不需要在乎这个;父亲把财产留给儿子要交一大笔税,但如果他俩结婚就可以合理避税了。合理。
另外,人云亦云地踏入婚姻也是常见的事。很厌恶的一个论调是:等你到了 XX 岁,就想 SB 了。这个 SB 可以指代很多事情,比如结婚。把“想”换成“应该”都没有那么令人讨厌,因为社会时钟是客观存在的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。但是社会意义上应然要做的事,个体应该通过思考来决定要不要参与。婚育和亲密关系可以在荒谬人生里创造意义吗,可以拯救孤独和虚无吗?我相信是可以的,但那并不简单,甚至十分困难,远远难于其他的生活方式。关于把人生意义寄托于婚育,《生育制度》中亦有这样精彩的总结:普通人怎样来卸去一些悔恨的重负,满足“再来一次”的重生愿望呢?生个孩子。